在王诗晴妈妈来节目那一期,王诗晴有一个很魔幻的行为。
老纪说他第二天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,可王诗晴前一晚带了一群朋友回家通宵开party。
在老纪提出这一点之后,王诗晴狡辩说:
“那个是我做错了,我不知道我们在客厅你是听得到的,你也没有表达过。”

王诗晴这个行为彻底惹怒了观众,很多网友在弹幕里骂她还不解气,还跑到王诗晴微博去骂,逼得王诗晴关掉了评论区。
我今天又看了一遍他们饭桌上的那次争吵,好像突然明白了王诗晴那样做的心理了。
这几年,他们俩的关系其实有点像艺人和经纪人的关系。
老纪在后面不断帮王诗晴找资源,为她的形象和职业可谓是操碎了心。
王诗晴主要就是做幕前工作,享受鲜花与掌声。
本来呢,如果他们彼此都能够享受自己的工作,那其实这样的搭配是非常好的。
但很可惜的是,老纪作为前辈,其实他自己也很享受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感觉。

可能也正因为这一点,导致他“经纪人”的工作做得并不是特别到位。
所以就出现了王诗晴也需要做一些幕后工作的情况,比如他们在节目里说到去迈阿密时,王诗晴需要自己订酒店、机票、联系化妆师、摄影师等等。
而这其实就是两人矛盾的根源。
在老纪看来,他已经做了很多他能做的。
就像王诗晴自己没有职业敏感度,老是在衣服上滴油,他得为这事费心费力,随身带个洗洁剂,王诗晴的鞋脏了,他会第一时间发现,并且拿去刷了。
就连王诗晴每天穿什么衣服,如何发自己的朋友圈,老纪都得操心。
一个大男人,而且是一个有着硬汉形象的大男人,做到这个份上,王诗晴怎么着也要感恩的呀。

可是,在王诗晴看来,老纪做的这些又有多少意义呢?
不就是衣服滴了点油点子吗?有必要这么上纲上线吗?
鞋子脏了晚点刷不行吗?谁的鞋子不脏啊,有必要一点脏就马上刷干净吗?
你搭配的衣服就一定都是好的吗?我觉得自己的眼光也不错啊,我想自己来啊。
节目里有个片段非常符合这一点。
有一次,王诗晴吃东西把裙子弄脏了。
老纪看到后叹了口气,无语了几秒,然后马上回房间拿来清洁剂帮王诗晴洗裙子。
一边洗还一边像父亲教训女儿一样教训王诗晴。
王诗晴当时的反应真的就像一个孩子,她一边啃着苹果,一边不情不愿地让老纪帮她洗裙子,完了还埋怨老纪把她裙子弄得太湿了。
这个事情在老纪甚至外人看来,他很好啊,那样帮王诗晴。
可问题是,王诗晴她真的需要老纪那样做吗?
她明显不需要呀。

本来一个觉得对方应该感激涕零,一个觉得对方强迫症,不理解甚至很反感已经很糟糕的了。
结果偏偏老纪自卑感还很强,非要王诗晴认可他。
苍天啊!这可能吗?
王诗晴本身对他那些行为都烦得不行了,他还想她夸他、表扬他,王诗晴会如他愿才有鬼呢!
于是乎,他们的模式慢慢就变成了这样:
老纪觉得自己做王诗晴背后的男人也付出了很多,很辛苦,心里有很多委屈。
王诗晴觉得老纪整天要么悠闲地晒晒太阳,要么整天琢磨些没啥意义的东西,心里对他越来越不满。
在这样的模式下,就不难理解王诗晴为什么会不管是否影响老纪休息,而带朋友回家通宵开party了。
王诗晴觉得,老纪整天也没啥正经事干,天天围着她转,纠结的都是些小事,偶尔少睡点怎么b了?
你看,这是不是像极了那些在外赚钱养家的男人对待家庭主妇的样子?
“反正你白天也没啥正事,少睡点又怎么样?”
因为觉得对方没干什么正事,所以缺乏应有的尊重。
这个行为非常可耻,但在生活中却很常见,只是他们之间被嫌弃的变成男方罢了。

他们的矛盾让我想起了心理咨询师在接个案时要遵守的准则:
伸手不拉,不求不助。
什么意思呢?
就是说即使对方需要帮忙,但只要他没求助,我们只会把手伸出去,但不会主动去拉他。
背后的原理有两点:
一是人是不会被改变的,除非他自己想改变,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。
二是提醒咨询师放下助人情结,不要充当他人的救世主,你所认为的帮忙,有时候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种冒犯。
这个准则不但适用于心理咨询,其实也同样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。
正如王诗晴和老纪,老纪对王诗晴的付出是很多,但核心是,老纪的付出,有多少是王诗晴真正想要的呢?
至少从节目里呈现的结果来看,每天的穿搭、如何发朋友圈,以及很多工作方面的控制,都不是王诗晴想要的。
——end——
作者:不执,心理倾听师,多平台作者,在倾听中成就他人,在写作中成就自己。